一、信息收集和研判阶段
1、收集当地灾情信息包括行政区划、人口分布、建筑物分布、基础设施、经济状况及主要经济收入、交通路况、地形地貌、气候和天气、海拔、少数民族人口、语言、风俗习惯,建筑物损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次生灾害和其它潜在危险等;
2、收集当地安全、安保情况;
3、了解当地应急响应和外部响应力量的能力是否充足;
4、如有需要派出先遣队,到达灾区收集当地灾情信息,向当地应急指挥机构了解灾情,包括安全、安保情况以及医疗卫生状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为后续队伍提供安全信息和参考意见。
根据以上收集的各方面信息,做出安全形势判断,供队伍决策参考。
二、动员阶段
1、人员:
(1)做好执行任务的工作、家庭安排和必要的体力准备;
(2)已进行适当的免疫接种以便在受灾地区开展工作;
(3)证件齐全包括身份证、接种证明、紧急联络人;
(4)备好在工作环境中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其它个人装备;
(5)准备适合当地气候的衣服。
2、装备和供给:
(1)打包、标记、存储以及人员和装备转移的过程中有安全措施;
(2)特殊装备应配有操作手册;
(3)务必训练队员学会使用装备和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了解危险识别和降低风险的运用程序;
(4)准备适合进入受灾地区的足量食物和物资,且不能影响个人健康和工作能力;
(5)为最初阶段准备足量的水,并有足够的净水设备以满足队伍的需要;
(6)准备出队所需的足量医疗以及消杀防疫物资。
3、安全等级水平:
为分区设置、行动基地选择和总体行动计划当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设置不同的安全等级水平:
水平1——最低,水平2——低,水平3——中,水平4——较高,水平5——高,水平6—极高。
4、指派一名副队长分管安全事项,并有队员承担具体安全保卫职责。
5、确定一般性和重大的安全问题,并向队伍做出通报,确定并告知队伍在去往受灾地区的途中有哪些危险以及在灾区最有可能遇到的风险。
6、去往途中监督并实施既定的安全保卫措施。
7、了解关于灾区安全和安保方面的信息,包括当地的运输条件、驾驶习惯、特殊危险情况(道路条件、地雷、动物、基础设施、天气、抢劫、动乱、犯罪行为、限制区域、检查点程序、护卫程序等)。
8、执行安保程序:
(1)车辆检查程序;
(2)确保燃料储备充足;
(3)活动程序,如只能两人一起行动等;
(4)制定疏散路线;
(5)建立安全的避难所;
(6)确定点名和信息汇报制度;
(7)保持通讯畅通;
(8)途中休息和驾驶员轮换等。
三、行动阶段:
1、就安全保卫事宜联络现场行动协调中心和地方应急事务管理机构;
2、持续对行动基地、行进路线和指定的工作区域进行风险/危险分析和监控,采取适当的降低风险措施;
3、制定行动基地和工作场地周边控制流程;
4、确保行动计划和简报中考虑安全和保卫事宜;
5、确保报警系统和疏散计划的建立、告知和实施;
6、执行任务期间定期对所有人员点名和动态管理;
7、确保队员遵守“两人同行制”
8、安全起见,为行动基地和工作场地提供充足的照明;
9、持续关注天气预报;
10、确保采取医学控制措施(即身体恢复、病患处理、卫生、保健等);
11、对所有事故进行调查和存档;
12、离开工作场地和进入行动基地之前,确保对人员和装备进行洗消;
13、确保所有队员使用可靠的通讯手段;
14、对行动现场的装备进行安全管理;
15、确保队员具有充足的休息、轮换和饮食。
四、撤离和总结阶段:
在撤离和返程过程中,考虑队伍的安全和保卫事宜,包括:
1、危险情况(道路条件、地雷、动物、基础设施、天气、抢劫、动乱、犯罪行为、限制区域、检查点程序、护卫程序等);
2、车辆状态和燃料充足;
3、人员的疲劳和压力状况;
4、维持队伍纪律,确保定期交换信息和通讯畅通。
返回属地后及时总结,在总结报告中汇报安全和保卫事宜,强调安全方面的结论和经验教训,并纳入到未来的训练课程、场地演练和操作指南中;及时补充安全装备以便在将来的行动使用。